7月7日至7月9日,建环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冯坝村继续深入实践,志愿者们持续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茶农体验、美育教育、问卷调研和旅游景点方案设计等志愿活动。
助力环境治理,共建宜居乡村
每天上午,志愿者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一起对村委会附近的道路及重点区域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清扫白色垃圾、铲除路边杂草、疏通排水渠道等,志愿者们发挥先锋力量,不怕脏不怕累,认真进行整理和打扫,在村里树立起了一道亮丽的环保风景线。艳阳高照,汗水浸湿了背心,却浇不灭环保的热情,一副副磨破了的手套,正是对人居环境治理最好的见证。

为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展现乡村特色,志愿者们来到部分农户家中,提出给大家画墙绘,村民们都欣然同意并表示感谢。大家进行了仔细讨论并合理分工,齐心协力,干劲十足,完成了清洁墙面、粉刷处理和设计初稿,并开始了正式绘制,志愿者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工作,期待着他们的劳动成果。
志愿者们在劳动中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掌握了劳动技能,在劳动中追求价值感,培养劳动创新的意识。部分同学表示终于明白了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积极参与到各项劳动实践活动中。

茶农体验,感受劳动之美
7月7日上午,村干部联系了一家正在采摘茶叶的农户,带着3名志愿者走进茶园帮助村民采茶,在采茶的阿姨简单介绍采摘手法和注意事项后,大家就纷纷埋着头,瞪大眼睛,张开双手,像寻宝一样地仔细找寻那一簇簇翠绿,不一会儿大家就满头大汗。

下午,村干部在村委会搭起了简易的“制茶”作坊,并邀请了本村专业制茶的村民来给志愿者们教授制茶工艺,详细讲解了制茶工序中杀青、揉捻、萎凋、翻炒和烘干五个步骤。志愿者们都参与到了其中,在高温的锅里快速翻炒,杀青,揉捏,反反复复,手总是会被滚烫的锅烫到,体验制茶的辛苦同时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之美。

茶叶作为冯坝村的主导产业,也是冯坝村的特色,茶园风景生态优美,采茶体验生动有趣,制茶工艺富含文化底蕴。志愿者们将充分发挥利用活动的所感所悟,继续深入调研,从休闲农业和研学旅行的角度为冯坝村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方向。
童心绘未来,志愿助成长
“童心绘未来,志愿助成长”活动继续开展,志愿者们每天下午带领小朋友进行做手工、画画和跳舞等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手工折纸培训和绘画课程,锻炼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给对舞蹈感兴趣的几个小朋友提供动作指导,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小朋友们朗诵并理解宋词《满江红》,提升文化素养。学生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学得也非常认真,都有很大的收获。

开展问卷调研,了解乡村实际情况
志愿者们顶着烈日深入农户田间地头,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与村民们热情交流,进一步了解冯坝村的基本情况,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收入来源、基础设施及情况、环境资源、乡土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现状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冯坝村村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经济作物种植及外出务工,故大多青年劳动力长期在外,村民充分肯定本村的旅游资源,并期望尽快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就业和致富增收。

旅游景点方案设计
7日上午,村委会干部带领志愿者们来到村小组旁的一块水域,期望同学们能够发挥专业特长,对该区域进行初步方案设计,打造水上乐园。大家对现场进行了仔细考察,搜集并记录相关基础资料,利用休息时间对方案设计进行了深度讨论,初步在主题定位、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设施配套及景观打造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后续将进一步落实方案成果并在此过程中优化细节问题。

撰稿 程鑫 陈果 审稿 鲜金宏